返回栏目
首页热评 • 正文

专业的人要干专业的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msadmin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指导方针,是体现因事择人选用干部的重大原则。人类的进步,靠着专业分工创造出巨大的不断增长的社会财富,研读古今历史可发现,那些有作为的帝王将相,工商大贾,他们的成就,都离不开用人有术。用人,用专业的人,用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是取胜之道。文不能书,武不能战的刘邦,靠着三个专业上的强手取霸天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
何为专业?
       翻开史籍,我们发现:1.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出自《后汉书·献帝纪》:"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至如仲任置砚以综述,叔通怀笔以专业,既暄之以岁时,又煎之以时日。”2.是指专门的学问,出自唐李峤《上张明府书》:" 峤西垂之贱吏耳,技非专业,未始存於剑书”。打开百度,我们看到,专业就是指某个人对某一个方面的技能或者知识进行深入而全面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
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由
        一是专业的人才能掌握专业的规律。每个专业都其固有的特点与规律,这种特点与规律需要专业人士深入细致地研究与琢磨,并被熟练掌握与运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这些专业事情做好,做到极致,他们也清楚自己在专业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但专业人士对专业的了解深度,认识广度要比非专业人士在这个专业方面的工作要做得更好。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不会耽误工作的有序进展,才能极大地发挥其所具有的的优势。如,钱学森等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把握航天规律,我们“上天揽月”。
        二是专业的人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部门依然存在稀缺专业人才的问题,专业的岗位招不到专业的人才,或者留不住专业的人才,从而导致政府部门无专业人才,人才优势得不到极大的发挥,使得政府部门不能带领群众快速稳步发展。只有把学有所长、专业经历丰富的人才,放在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专业特长的岗位上,才能更好地将人才优势、专业特长转化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是专业的人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才尽其用才能创造其独有价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保障各个环节不出纰漏,确保整体最优。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先进发动机精密修复工王树军,中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乔素凯、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王进,他们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破解了掣肘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难题,复兴号批量生产成为现实,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强者站在同一条水平线。
如何做到专业的人要干专业的事?
        一是创新方法,完善因“岗”择人的用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抓什么工作,最紧要的就是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抓落实,没有一套管理机制不行,不完善制度不行”。俗话说,“人叫人干人不干,机制调动千千万”。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江苏、住建部、环保部、国土部等一批正部级高官履新,梳理后不难发现,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是时代所向、形势所趋、发展所需。注重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学有所长、干有所成的干部,放在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专业特长的岗位上,才能更好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科学考核,高质量提升因“岗”择人的考核评价机制。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不断完善干部考核,既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又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党中央近日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为与时俱进做好干部考核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首先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贯穿始终,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重点考核能否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好落实好;其次是树立讲担当、重担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再次是完善因“岗”考核的方式方法,坚持结果运用,在实践中调整优化考核内容指标。重用、褒奖考核优秀的干部。
       三是规范指引,建立因“岗”择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和容错纠错机制,从选拔使用、考核评价、表彰奖励、人文关怀等方面正向激励干部,为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干部撑腰鼓劲。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不适应“岗位”发展需要的干部,建立规范的调整或处理机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制,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奖惩,“一切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岗位化、岗位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厘清责任边界,确保因“岗”择人的导向真正落地见效。
 
本文作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寇纪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2009-2017 人民民生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